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辅导班详情

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中财(央财)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劳动经济学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大纲精解精炼》
《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必修10课》
《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最重要知识权威精讲》
《中财(央财)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超级权威详解》
《中财(央财)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综合考研核心题解与全程精讲》
《中财(央财)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综合考研核心考点火箭式突破》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贡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8:57-16:46
游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11:22-14:17
田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9:15-18:15
倪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7:05-21:44
暴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1:19-13:53
范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7:35-15:51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指南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单词特别重要贯穿我考研全过程!我用的是绿皮那本,虽然很厚但很实用!五月份以前跟着何凯文长难句解析,单词、长难句基础打好以后,开始做英语的真题,我是只做了阅读做了两遍,最主要的目的培养自己的语感,增加单词量,继续做真题,我做了三遍,第二遍要像做考研题一样,自己给自己打分。十月份我开始准备的作文,用的是王江涛的书很实用。最后做的翻译和完形。不用做什么英语模拟题,题的质量完全比不上真题。
考研数学复习经验概要
我七月之前看课本,把那些原理定理给弄个清楚,想着打好基础,把全书做了一遍,由于基础可能还行,做全书没有很虐,然后就做660,这本书真的挺好的,可以补充好多基础性的东西,但是我没有好好分析也没做完,希望筒子吸取教训。然后就做全书,全书做了有三遍吧,在这里我想说,筒子们一定要重视运算能力!!!因为到后来,基本上你都是会的,知道方法的,但是可能计算稍微复杂,平时一定要仔细算对,千万不要想哎呀考试认真点,根本不是这样!!!然后就做的真题,真题你可以多做几遍,感觉自己掌握差不多的就行。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我从9月中下旬才开始政治的复习,原谅理科生的我基础太差,用了好久仔细看了一遍肖秀荣的详解,还是看的云里雾里的,像大多数前人一样,我也不推荐大家过早的开始复习政治,和英语不一样,政治前期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死记硬背,大概知道个主线就好,但最晚9月也要开始了。然后我便开始进入了刷题状态,通过题目记背知识点其实就基本足够了。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那些老题库的东西用处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时间还是要合理运用。我把肖1000,风中劲草以及大纲的选择(尽6000题)都刷了两遍,错题又刷了1遍。再加上后期各种押题卷,肖4肖8,任汝芬,阮晔什么的我也都做了,但是真到战场上你会发现还是有疏漏。总体来说,你应该做的是,基础,找一两本基本就够了,千万别太多浪费时间。然后紧跟当年的政治报告!说三遍!!!最后大题背题为主,答题方法为辅。在这我分板块给大家梳理一下:马哲 理解为主,概念最重要 我报了班,有老师带我。选择主要是以理解概念和原理为主。大题方面,给大家的建议是,把大点能背的都背下来。也并不多,而且都是一些套话,比较相近,每年就考这些,。而且这道题应该是拿分点,争取不要丢分。大家大题的复习往往都是最后一个月狂背各种押题卷,但是你到时候会崩溃,因为太多,又时间太紧,所以建议大家还是把哲学早早背完,会轻松很多。答题时,先写原理再分析材料,几道题书写基本都是这个套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准原理,那怎么办?多看题肯定有用,去挖关键词,找出题人的提示点和题眼。再有一个就是刚刚说的,再去审视下原理的概念,或许你就知道为啥你说的这个原理不适合这里了。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803专业课的参考书只有两本,专业知识点需要更加详细地掌握。因此,我们要将教材放在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整本书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除了行为经济学、测度等章节)。在考试中,微观经济学更加注重计算和数理推导,而宏观经济学基本上是曼昆课后题的难度。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稍微偏向微观经济学一些。在微观经济学中,计算题虽然较多,但题型其实是固定的,所以不需要过多地刷题,只需要将题型吃透即可。同时,在保证对常规题型的熟练度的同时,还要适当地做一些难题来开拓思路,比如北大、南开、人大、上财等学校的真题,以及平新乔老师的课后题等(特别是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题目,市场失灵相关的计算题也要特别注意。尽管这类题目一般不会出现,但每次出现都是难度较大的题目)。由于我们无法做到过目不忘,为了保证熟练度,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将参考书三遍复习,习题也三遍复习。当然,每一次复习都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逐渐精炼,到最后三遍复习时,只需留下自己整理的重点进行复习即可。同时,我会交叉复习两门课程,比如在第一轮复习宏观经济学时,我会同时进行微观经济学的第二轮复习,以免遗忘。